天創談企業CI識別系統(一)
所謂“企業識別”就是指環繞著企業的多層關系者,透過商標等視覺要素對大家所產生的態度及所造成的效果的總和。所謂“關系者”包括消費者、股東、投資者、員工、金融機構、有關聯的企業、新聞記者、政府、公共團體等。值得注意的是知識水準不同的人對同一家企業的印象常會不同,各關系者也可能因為不了解企業,而產生非常離譜印象,如何矯正關系者對企業分歧印象或離譜印象,便是公司信息傳遞的目的。
CI設計是五十年代歐美開以出來的經營技法,是一種藉著改變企業形象,注入新鮮感,使企業更能引起外界注意進而提升業績的經營技巧。一個企業正如一個人一樣,在社會上與人交往過程中,必然給人們留下一個印象,或英俊,或瀟灑,或幽默,或剽悍,或秀氣,或粗魯,這個印象是由容貌、服飾、言談、性格、閱歷、行為等多方面構成的。企業的存在和行動,既然為一般人所認識,當然也會對它產生某種印象,即使企業方而棄置不顧,其形象依舊存在。如果企業方面采取主動,使一般人對企業產生良好的印象,這就是“企業形象戰略”。為了在社會上建立良好的形象,采到意圖性、計劃性,戰略性的有關行動,塑造一個既迎合顧客和社會大眾,又切合企業實體的形象,就會發揮極大的經營效力。
企業的一切活動必然直接或間接地牽涉到信息傳遞。企業向外界發送情報、信息,傳送企業理念,然后就可以回收其成果,維持公司的業務,然而,企業在從事這種活動時,需耗大量資金,如果傳達出來的信息未能統一,企業標志所代表的涵意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或者傳達的涵意和公司的經營觀念、服務、商品相去太遠;或者標志、標準字以不同形狀、大小或色彩出現在印刷物、招牌或廣告上時,容易使大眾覺得困惑,甚至發生互相抵觸的情況,不僅浪費了宣傳經費,更可能引起大眾的反感,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反之,如果經由組織化、統一性的方法,傳達企業經營的訊息,便可以塑造獨特的形象,并增強情報、信息的可信度。
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使社會大眾輕易地感受企業個性的震撼力,是提高社會知名度的一大助力,使全體員工產生信心和榮譽感。CI是企業對內、對外塑造形象的工具,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企業內外所接觸的人愈來愈多,如果得不到這些人的擁護,企業就很難持續地面長發展。過去,當企業規模很小時,經營者或廠長、經理可直接訪問企業的相關人士,說明公司的種種觀念和作法,使各關系者簡單地產生對這個企業的某種印象。然而,到了現代,企業關系者的數量過多時,就必須采取計劃性、意圖性的策劃,來塑造企業的形象,以免產生怪異、失敗的形象。
企業識別是非語言性的信息傳遞,有時比語言性的傳遞手段更迅速、更強力、更準確,而且具有世界通用的特性。我們平時接收的信息中,80%來自視覺。習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記憶具有連貫性。記憶之所以能夠連貫,是因為人們在認識或再認事物時,往往依靠對事物的個性部分或特征部分的感知。一些名牌之所以產生影響,不僅因為有獨到的質量,同時也因為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可信融賴的形象,這就導致人們再認——再購買的重要原因。
商品的銷售并不是一種突發而獨立的現象,它遵循AIDMA的法則(attention注目,interest興趣,deisre欲望,memory記憶,action行動)——消費者從廣告媒體認識商品到購買行動的一連串過程,循序而進。銷售與購買現象會依信賴感和好感的和程度而決定,社會上,沒有人愿意購買自己不能信賴的產品,也沒有人會選擇自己沒有好感的物品。人們往往透過企業形象來判斷企業,可見企業形象的影響力對提高本企業在消費者習目中的信賴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使在遭受競爭對手的攻擊時,“形象”亦可成為一道防護墻。
CI戰略是經過企業識別研究領域策劃的設計策略,其中以企業標志、標準字、標準色彩等基本要素為主,形成企業形象的視覺識別基礎系統,主導著企業的經營活動,由企業內外的所有傳播媒介傳播出去,給消費者以統一性、組織性、系統性的深刻印象,最終達到企業文化的傳播和促銷的目的。
CI的定義非常復雜,不同的企業各自進行不同的CI論,例如日本幾位著名設計師不同的CI論:
中井幸一:以前被稱為視覺企業識別,意思是透過視覺進行企業的同一化。
中西元男:意圖的、計劃的、戰略的展現出企業所希望的形象;對本身而言,透過公司內外,來產生最好的經營環境,這種觀念和手法叫作CI。
中村秀一郎:在企業經營活動的一環中,應把眼光放在視覺設計的機能上,統合企業內外的所有設計活動時,其中心概念和作業就叫作CI。
八卷俊雄:“所謂CI,是一個企業或企業團體,由內與外開始,將企業或企業團體同一化,進行傳達的統一。”
臺灣設計家林磐聳:“將企業經營理念與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傳達給企業體周遭的關系者或團體(包括企業內部與社會大眾),并掌握使其對企業產生一致的認同感與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