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名牌戰略(一)
一、名牌戰略的四個統一
如果要做“名牌戰略”,則必須做到“四個統一”。
1.品牌與品質的統一
品牌一般指產品商標。
品質一般指產品質量。
品牌必須是一定品質的代表。
企業若要無愧于高品質,即當不斷地保持產品的領先性。
企業在創立名牌的道路上,臨門起始點,就是“產品領先”。這是成為冠軍的保證。產品要具有領先性,即需滿足以下四個條件之一:①技術、功能領先;②質量領先;③高附加值領先;④發展趨勢領先。
1997年我們曾對中國 VCD市場進行了一次較深入的調查,發現國產 VCD機存在著較大的質量認可問題。調查中,面對“不同品牌的 VCD機,質量是否一樣?”這個問題,有64%的人認為“質量差異很大”;有63%的人認為,在圖像清晰度、糾錯能力、音質、卡拉OK功能、音響系統及變調功能先進程度上,“名牌產品的質量更好一些”;當提到“不是名牌,但價格在700元,是否愿意購買”時,有75%的人選擇了“不購買”。
通過這次調查表明,消費者對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產品,有一種品質期待。他們大多認為,名牌必須具有品質保證。品牌好,質量好。而非名牌產品出現一些質量問題,半數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是可以理解的”。
而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在1997年初進行的一項“中國百姓名牌意識”調查中,當問到“你認為什么是名牌”時,有90.2%的人認為是“產品質量好”。
看來,要做名牌戰略,在產品品質上是不能讓消費者失望的。
名牌產品切不可失信于人。
2.品牌與品級的統一
品級一般指產品的檔次等級。
品牌在消費者心里的好壞評價,應當與產品的檔次掛鉤。
自從美國的里斯和特勞特先生在70年代倡導市場定位理論以來,市場已經越來越傾向于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在這種條件下,不僅消費者喜歡把自己的身份與產品身份“對號入座”,生產者更希望有一類消費群能成為自己的忠誠顧客。那么,企業不再奢盼所有的人都來購買其生產的產品。在實際購買過程中,什么層次的人,就趨從什么等級的東西。品牌,這時也便成為人們當做商品的一部分。與其說人們在購買商品,不如說人們在購買品牌。人們同樣習慣“對號入座”。這樣看來,品牌形象代表了商品形象。
自從美國的里斯和特勞特先生在70年代倡導市場定位理論以來,市場已經越來越傾向于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在這種條件下,不僅消費者喜歡把自己的身份與產品身份“對號入座”,生產者更希望有一類消費群能成為自己的忠誠顧客。那么,企業不再奢盼所有的人都來購買其生產的產品。在實際購買過程中,什么層次的人,就趨從什么等級的東西。品牌,這時也便成為人們當做商品的一部分。與其說人們在購買商品,不如說人們在購買品牌。人們同樣習慣“對號入座”。這樣看來,品牌形象代表了商品形象。
品牌的“靚度”,極容易在消費者心理劃定等級框框。消費者也容易將一個商品的品級在心里同品牌“靚度”相比較。然后,消費者會得出一個結論,即這個品牌是否等于品級。
如果品牌和品級是相等的,消費者就會認為購買值得。如有一元否定,消費者就有可能放棄購買。那么,是什么決定了產品的品級地位呢?除了產品的質量、功能以外,最直接的有兩個因素:
一是產品包裝(或外形設計);
二是產品價格。
美國杜邦公司有一個十分著名的“杜邦定理”——有63%的消費者是根據商品的包裝而做出購買決定的。
我們列出各項等式:
一等品牌+一等包裝+一等價格→品牌=品級
一等品牌+一等包裝+二等價格→品牌=品級
一等品牌+二等包裝+一等價格→品牌產≠品級
一等品牌+二等包裝+三等價格→品牌產≠品級
一等品牌+分級包裝+分級價格→品牌=品級
這樣的等式還可以列出好多。
我們需要努力做的,正是讓品級與品牌和諧統一。
3.品牌與品味的統一
品味一般指產品與經營的文化格調。我們說,一個真正的名牌,內涵是健康豐富的。
這里所說的“品味”,不單指產品外觀的工業設計一定要美觀、雅致。而是更高一級的指品牌中應該洋溢著一種獨特的文化氣息。消費者可以透過這種文化氣息,產生一種 “津津有味”的精神感受。
人們不難發現,現在市場上有許多產品,檔次不可謂不高,質量不可謂不好。但品牌之品味與上乘的品質相比,差距甚遠。這樣,追求“生活質量”的消費者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不要說過去傻、大、笨、粗等這些極乏品味的東西不能成為名牌產品,就是如今精、小、細、巧等具備品味之硬件要求,如少有社會文化優秀元素的東西,也較難發展成為真正的名牌。
人們不難發現,現在市場上有許多產品,檔次不可謂不高,質量不可謂不好。但品牌之品味與上乘的品質相比,差距甚遠。這樣,追求“生活質量”的消費者得不到心理上的滿足。不要說過去傻、大、笨、粗等這些極乏品味的東西不能成為名牌產品,就是如今精、小、細、巧等具備品味之硬件要求,如少有社會文化優秀元素的東西,也較難發展成為真正的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