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法國和意大利的奢侈品最多(二)
一旦打開了頂級市場,奢侈品就會獲得光明的前景。而且,他們的顧客會維護品牌的地位——Prada的顧客會為自己只穿Prada為榮,因為他認為,這意味著他自己就是品牌優雅格調的一部分,Prada就是他的符號,他的身份證明。
藝術風潮的起落有其社會性和人民性,而奢侈品的風格總是與它相呼應的。當維多利亞時代的女子在10-30磅衣服和各種教條里壓抑得太久之后,新的美學運動就產生了,前拉斐爾派的畫家畫了很多穿著松身衣服、悠閑舒適的女子,人們紛紛拋棄了緊身衣,穿上新興的、昂貴的羊毛褲。
在1960年前后的性解放風潮影響下,不起眼的橡膠也一度成為奢侈品的原料,喜歡強調女性身體的Thierry Mugler風行一時。
藝術風潮與大眾聯系緊密,順應其作出風格變遷的奢侈品也對社會具有相當的號召力,而且會作為一個時代的標簽被載入永恒。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的潮流讓整個歐洲激動不已。這股風潮由“工藝美術運動”衍生出來,融合了日本浮世繪、哥特、巴洛克、洛可可等風格,強調圖案的裝飾感,而所謂“流動的S型”就是它不可缺少的元素,代表造型是蜿蜒的枝葉,藤蔓和花朵等。在此風潮影響下,卡地亞設計出著名的“花環風格”、“裝飾藝術風格”首飾,著名的水果錦囊系列,用鮮花和水果為主題,以紅寶石、祖母綠、瑪瑙、珊瑚等雕成,造型歷久不衰,又有強烈的時代感,成為了奢侈品里的藝術經典。上世紀60年代,YSL從中國清代的涼帽和馬褂中獲得靈感,設計了“中國風”系列,頗有親和力。
藝術推廣鎖定高端階層
可以想象嗎:如果江詩丹頓的Tour de lIle被一個臟兮兮的大漢攢在手里,他伸出大拇指說:“江詩丹頓,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這樣的廣告會令創始人Jean-Marc Vacheron死不瞑目。當然,無論什么人都消費奢侈品的權利,但頂極品牌的經營者都很清楚,他們的目標還是那些有錢有品味的顧客,穿著優雅,生活精致,與粗鄙水火不容。要把產品賣給這些人,推廣手法一定要充滿品位。
歷史上,由一場藝術活動為奢侈品風格帶來改變的例子屢見不鮮。1909年,首次赴巴黎表演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就帶來了東方的靈感。舞臺服裝設計師賴昂·巴克斯特用飄逸的面料、亮片、濃烈的色彩傾倒了巴黎高傲的設計師們。一時東方情調成了主流。后來,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所帶來的異國風情再次令巴黎嘆為觀止,設計師普瓦雷甚至采納了他的時裝風格。
到了現代,品牌推廣方式比以前更豐富了,有廣告、旗艦店、走秀、展覽等。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強調藝術、情調、感性,杜絕粗制濫造。在巴黎的秀場,連入席時間都成了一種藝術——沒有不遲到的!大家都認為慵懶也是一種奢侈的風度,代表自己是悠閑的時尚貴族,而不是買了衣服又得趕回去洗衣服的師奶。消費者對展覽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前,查爾斯·蒂梵尼在紐約展出歐仁妮皇后的鮮黃色鉆石,目的是賺錢——相傳他賺到了幾十億美元,內情無人知曉。如今單純的展覽已很難帶來這樣的收益,奢侈品作展覽主要是為了推廣。2004年12月,卡地亞在上海展出世界上第六大鉆石“南方之星” ,目的是配合上海旗艦店開張的宣傳。Prada在上海的裙展被評為年度TOP SHOW之一,展廳被布置成古老的穿堂和客房,設計師用12個特別的角度讓裙子展示自己,有半空不斷旋轉的、在金屬架上講述剪裁變化的、在放大鏡下顯示失傳針法的、甚至還有站起來的——炫耀不對稱剪裁與縫法的巧妙,栩栩如生,有如雕塑。在這里,無論是否了解Prada的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藝術贏了,Prada也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