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寶:迷失在戰略規劃里的飲料巨人
對很多經理人而言,健力寶的沉浮,有著太多的傳奇。地處南國一隅的三水縣酒廠如何在李經緯的帶領下造就了一個國人引以為傲的民族旗幟品牌?年輕的張海如何運用“空手道”手法實現了對健力寶的掌控?祝維沙和李志達這兩位匆匆過客,進行了怎樣的“拯救行動”?健力寶究竟迷失在那里?
想想看,一個連自己的發展目標都不清晰的企業,何以能夠長久地走下去?如何能夠為企業經營的其他工作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導方向?
很大程度上,李經緯和張海都沒有真正把握好飲料產業的發展規律。在李經緯時期,企業的發展實際上是靠一個個“隨遇而來”的決策去“自然”推動。而張海時期的健力寶則更像是一個患了“多動癥”的小孩,喜歡四處出擊。當然,對各種投資,張海自有獨特的解釋,這集中反映在他于2004年12月24日接受新浪財經的訪談內容中。
相對李經緯,張海的現代競爭意識顯然要強,他對飲料行業中品牌定位的認知水平肯定要比李經緯高。因此,接手健力寶后,面對品牌的日益老化,企業機制的僵化,張海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例如,開展組織架構、人員重組、營造新的組織運作機制、進行品牌改造并推出全新的品牌……不過,這時候的健力寶明顯還是缺乏有效的戰略管理,戰略仍然是迷失的。張海戰略的迷失幾乎與李經緯有共通之處,例如不相關的多元化投資,對戰略管理的忽視等。
另一大硬傷是業務流程。在健力寶,流程是一個經常被掛在嘴邊的管理名詞,但幾乎所有的人都似乎在誤解著“流程”背后的真正含義,沒有真正把優化企業的供應鏈、打造優質的企業價值鏈作為最大的流程,陷入了“為流程而流程”的不良循環中,違背了流程的本來面貌。
歸根結底,成功要靠管理。健力寶歷經20年,作為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個典型,走到今天如此地步,除了戰略的迷失,同樣是敗在管理上。健力寶缺乏適應飲料行業激烈競爭的系統執行力。健力寶,只能用“悲愴”兩個字來形容它的管理,健力寶的后5年所演奏的其實就是一支管理悲愴曲。
戰略的迷失讓健力寶走入多元化的陷阱。但話說回來,雖然多元化分散了健力寶太多的資源,但假如飲料業務能夠經營好,能夠不斷為多元化的發展提供現金流支持的話,健力寶斷不會出現后來的結局。很可惜,健力寶衰弱的原因正是因為沒有把飲料經營好,沒有經營好的根本原因又在于其管理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