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集團化:如何選擇財務控制模式(四)
對我國集團公司財務控制的建議
一、我國集團公司財務控制現狀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組建集團企業,當時主要是通過政府的行政干預形成了一批依靠行政關系統一管理的集團公司的雛形。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通過國有資本授權持股等形式,我國組建了一批以產權技術等要素為特征的較為規范的集團公司。隨著集團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組織結構日趨復雜,集團公司開始出現費用支出失控、對外投資泛濫、內部人控制損害出資人利益、集團成員單位各自為政、資源在集團成員單位之間的調動困難等問題。近些年來,我國先后出現了銀廣夏、巨人集團等一系列的財務丑聞。這些現象嚴重地影響著集團公司的健康發展。
1.財務權力分散,缺乏監督。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分公司享有過多的資金調配權,集團公司對下屬企業的財務行為缺乏監督,為各種違規行為開了方便之門;在集團公司和子公司兩個層面,往往缺乏規范的決策機構、決策程序以及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來規范管理層的經營及投資籌資行為,導致少數企業經理人通過合法或非法途徑,利用手中的權力轉移、侵吞公司資產及其收益,謀取各種利益。
2.費用支出失控,隱性侵吞公司資產。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經理層的業務招待、購車等開支缺乏約束監督機制,子公司管理層大量的隱性在職消費導致企業利潤減少甚至出現虧損。有的子公司由于財產物資管理薄弱,加上經濟往來中審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企業資產大量流失。
3.會計造假嚴重,影響企業發展。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在一些企業比較普遍,這種情況在采取分權控制的集團公司更是嚴重。子、分公司管理層為了短期業績,或維護小團體利益、牟取私利等等原因而人為調整利潤。另外財務人員受制于子、分公司行政領導,使財務監督和控制行同虛設。會計主管在日常會計工作和財務監督中往往無法保持原則性、獨立性,對財務收支審查監督實際已經失效,甚至與所在單位融為一體,共同實施財務欺詐行為,共同應對集團公司的財務控制。這種誤導信息嚴重影響了集團公司整體經營決策,為集團公司持續經營和發展壯大留下后患。
二、 美國跨國公司財務控制方式特點
1.財務的集中管理。近年來,美國的大公司對原材料采購、產品銷售及資金的結算等業務,普遍實行了母公司集中管理的模式。由于將具有共性的財務工作集中管理,大大減少了因業務的迅猛擴張而需要增加的財務管理人員數量,拓寬了財務管理的職能,提高了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公司財務管理的規模效益,強化了財務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