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過程與激勵機制
激勵的目標是使組織中的成員充分發揮出其潛在的能力。激勵是“需要→行為→滿意”的一個連鎖過程。
一個人從有需要直到產生動機這是一個“心理過程”,比如當一個下屬做了一件自認為十分漂亮的事情后,他渴望得到上司或同事的贊賞、認可和肯定,這就是他渴望被上司激勵的心理“動機”。這時,如果上司及時而得體地用表揚“激勵”了他,他在今后的工作會更賣力,甚至做得更好,這就使他產生了努力工作的“行為”,而這種行為肯定會導致好的“結果”,最后達到下屬和上司都“滿意”的成效。
激勵機制就是在激勵中起關鍵性作用的一些因素,由時機、頻率、程度、方向等因素組成。它的功能集中表現在對激勵的效果有直接和顯著的影響,所以認識和了解激勵的機制,對搞好激勵工作是大有益處的。
激勵時機:激勵時機是激勵機制的一個重要因素。激勵在不同時間進行,其作用與效果是有很大差別的。打個比喻,廚師炒菜時,不同的時間放入味料,菜的味道和質量是不一樣的。超前激勵可能會使下屬感到無足輕重;遲到的激勵可能會讓下屬覺得畫蛇添足,失去了激勵應有的意義。
激勵如同發酵劑,何時該用、何時不該用,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時間上快慢的差異,激勵時機可分為及時激勵與延時激勵;根據時間間隔是否規律,激勵時機可分為規則激勵與不規則激勵;根據工作的周期,激勵時機又可分為期前激勵、期中激勵和期末激勵。激勵時機既然存在多種形式,就不能機械地強調一種而忽視其他,而應該根據多種客觀條件,進行靈活的選擇,更多的時候還要加以綜合的運用。
激勵頻率:所謂激勵頻率是指在一定時間里進行激勵的次數,它一般是以一個工作周期為時間單位的。激勵頻率的高低是由一個工作周期里激勵次數的多少所決定的,激勵頻率與激勵效果之間并不完全是簡單的正相關關系。
激勵頻率的選擇受多種客觀因素的制約,這些客觀因素包括工作的內容和性質、任務目標的明確程度、激勵對象的素質情況、勞動條件和人事環境等等。一般來說有下列幾種情形:
對于工作復雜性強,比較難以完成的任務,激勵頻率應當高,對于工作比較簡單、容易完成的任務,激勵頻率就應該低。對于任務目標不明確、較長時期才可見成果的工作,激勵頻率應該低;對于任務目標明確、短期可見成果的工作,激勵頻率應該高。對于各方面素質較差的工作人員,激勵頻率應該高,對于各方面素質較好的工作人員,激勵頻率應該低。在工作條件和環境較差的部門,激勵頻率應該高;在工作條件和環境較好的部門,激勵頻率應該低。當然,上述幾種情況,并不是絕對的劃分,通常情況下應該有機地聯系起來,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確定恰當的激勵頻率。
激勵機制就是在激勵中起關鍵性作用的一些因素,由時機、頻率、程度、方向等因素組成。它的功能集中表現在對激勵的效果有直接和顯著的影響,所以認識和了解激勵的機制,對搞好激勵工作是大有益處的。
激勵時機:激勵時機是激勵機制的一個重要因素。激勵在不同時間進行,其作用與效果是有很大差別的。打個比喻,廚師炒菜時,不同的時間放入味料,菜的味道和質量是不一樣的。超前激勵可能會使下屬感到無足輕重;遲到的激勵可能會讓下屬覺得畫蛇添足,失去了激勵應有的意義。
激勵如同發酵劑,何時該用、何時不該用,都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根據時間上快慢的差異,激勵時機可分為及時激勵與延時激勵;根據時間間隔是否規律,激勵時機可分為規則激勵與不規則激勵;根據工作的周期,激勵時機又可分為期前激勵、期中激勵和期末激勵。激勵時機既然存在多種形式,就不能機械地強調一種而忽視其他,而應該根據多種客觀條件,進行靈活的選擇,更多的時候還要加以綜合的運用。
激勵頻率:所謂激勵頻率是指在一定時間里進行激勵的次數,它一般是以一個工作周期為時間單位的。激勵頻率的高低是由一個工作周期里激勵次數的多少所決定的,激勵頻率與激勵效果之間并不完全是簡單的正相關關系。
激勵頻率的選擇受多種客觀因素的制約,這些客觀因素包括工作的內容和性質、任務目標的明確程度、激勵對象的素質情況、勞動條件和人事環境等等。一般來說有下列幾種情形:
對于工作復雜性強,比較難以完成的任務,激勵頻率應當高,對于工作比較簡單、容易完成的任務,激勵頻率就應該低。對于任務目標不明確、較長時期才可見成果的工作,激勵頻率應該低;對于任務目標明確、短期可見成果的工作,激勵頻率應該高。對于各方面素質較差的工作人員,激勵頻率應該高,對于各方面素質較好的工作人員,激勵頻率應該低。在工作條件和環境較差的部門,激勵頻率應該高;在工作條件和環境較好的部門,激勵頻率應該低。當然,上述幾種情況,并不是絕對的劃分,通常情況下應該有機地聯系起來,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的確定恰當的激勵頻率。
激勵程度:所謂激勵程度是指激勵量的大小,即獎賞或懲罰標準的高低。它是激勵機制的重要因素之一,與激勵效果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能否恰當地掌握激勵程度,直接影響激勵作用的發揮。超量激勵和欠量激勵不但起不到激勵的真正作用,有時甚至還會起反作用。比如,過分優厚的獎賞,會使人感到得來全不費功夫,喪失了發揮潛力的積極性;過分苛刻的懲罰,可能會導致人的摔破罐心理,挫傷下屬改善工作的信心;過于吝嗇的獎賞,會使人感到得不償失,多干不如少干;過于輕微的懲罰,可能導致人的無所謂心理,不但不改掉毛病,反而會變本加厲。所以從量上把握激勵,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激勵程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激勵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超出了這一限度,就無激勵作用可言了,正所謂“過猶不及”。
激勵方向:所謂激勵方向是指激勵的針對性,即針對什么樣的內容來實施激勵,它對激勵效果也有顯著影響。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有力地表明,激勵方向的選擇與激勵作用的發揮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當某一層次的優勢需要基本上得到滿足時,應該調整激勵方向,將其轉移到滿足更高層次的優先需要,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達到激勵的目的。比如對一個具有強烈自我表現欲望的員工來說,如果要對他所取得的成績予以獎勵,獎給他獎金和實物不如為他創造一次能充分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使他從中得到更大的鼓勵。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激勵方向的選擇是以優先需要的發現為其前提條件的,所以及時發現下屬的優先需要是經理人實施正確激勵的關鍵。